來自台灣的姚江及妻子江宜儒,前者是導演,後者為製片,新作動畫短片《貓年海岸》今年九月底會在阿爾巴尼亞的那拉國際影展,十月中會在芝加哥國際影展入圍放映,兩個影展皆為奧斯卡認證的國際影展,將台灣在地色彩濃厚的短片環遊世界映展。
由傳說出發
本動畫借由華人文化裡家喻戶曉的12生肖傳說,並巧妙連結到『貓怕水』的天性,講述貓先生在12守護神資格競賽中最後一哩路因自我心理障礙而失去資格,接續每天對於終點的凝望及動畫故事中後續遭遇與轉變,透過隱喻方式呈現出主角最後鼓起勇氣突破自我設限後,發現曾經的固執守候與凝望,其實只是眼裡所見幻象,真正的幸福其實來自當下以及與身旁之人的相互陪伴。
內心深處的自我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12生肖傳說主要是以單一視角敘述的競逐過程,然而導演姚江運用巧妙的故事述說手法讓這樣的傳說增添溫度,由影片一開始呈現出主角於海岸邊緩緩將12生肖雕像聚集於屋前並接著於屋內觀看著過往團隊大合照的畫面,即隱約道出主角貓先生或許並非只是遺憾未能進入12守護神的行列,其背後傳遞出更深層的意涵更像是:『因自己無法突破自身侷限,在躊躇不前下導致失去與夥伴共同往前的機會而產生之懊悔』。
這過程不僅讓我們深思,傳統華人世界中的競爭教育觀,讓許多人都習慣只注重自身如何在群體中脫穎而出,但往往都在遭遇挫敗而失意落寞時,除了伴隨著自我懊悔的心情之外,也才會發現內心對於同儕陪伴的情感需求。
導演姚江透過融入自身經歷與情感,將這種人們面臨競爭挫敗時,內心不僅只有懊悔、失意落寞以及無法脫穎而出的遺憾等情緒外,其實更同時有著在與夥伴競合過程中,一起感受到的愉悅及滿足等複雜感受在片中描繪的更為細緻深刻。
英雄的旅程 抗拒與蛻變
神話學大師坎伯曾對於「英雄」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古今中外不同文明與文化之間,存在著一種極其驚人的相似精神,而不論我們的背景或面貌有多麼不同,想成為戰勝自我宿命的「英雄」,都要歷經一段「啟程→啟蒙→回歸」的旅程,在過程中實現並超越自我。
片中貓先生由輕鬆作為一個競賽超前的主角,至遭遇困境的挫敗失落,再到一段奇妙緣分的開啟以及其終局呈現,即完整詮釋了這樣的過程,一個人唯有遭遇挫敗、並能在挫敗過程中將所體會的經驗作為養分,方能蛻變(回歸)於英雄的角色;但此刻的英雄不再是傳統中與他人競逐脫穎而出的『故事人物』,而是一種嶄新樣貌、更為成熟茁壯的自己,換言之,生命中所需要超越的只有自我。
在細膩的轉折中 發現不同的人生體悟
故事中各種細節設計的呈現,在在皆可發現導演姚江以一種元素扣合隱喻另一種元素的巧妙手法與其對於故事敘述的多層豐富性,這樣的故事呈現方式與元素連結運用,除了引發不同生命經歷的觀眾們在觀賞完影片後會有著共同的巨觀感受外,亦會因觀眾自我人生經歷與生命覺察而產生不同且深刻獨特的個人體悟。
以家鄉元素為依歸 讓世界看見台灣
製片江宜儒是吹著落山風長大的恆春女兒,長大後至國外學習電腦動畫有成後歸國,由於自小即跟著父母親參與在地社區大學各項活動並擔任志工的經歷,對於台灣與故鄉土地有著極為濃厚的情感,也因此本片畫面元素的運用,巧妙結合了其生活記憶中所見的恆春半島地區海邊因防風需求衍生出的女兒牆特色建築以及將恆春的老屋當成主要場景設計外,台灣海邊特有的消波塊也是本片特有的元素之一;『貓年海岸』作為片名更是巧妙的融入恆春半島特色景點『貓鼻頭』呼應了主角貓先生對於海之彼端的執著凝望。
本片不僅是一部描繪因愛而成長蛻變的感人動畫,更深入詮釋出人在踏上『英雄之旅』時深刻細膩的轉折與歷程,歡迎屆時大家也能一起來欣賞這部由台灣孩子導演、製作並同時入圍『那拉國際影展』及『芝加哥國際影展』兩大影展的『貓年海岸』。
《貓年海岸》預告片連結:https://vimeo.com/6903439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