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第六場分區優良程觀摩-學術性課程
2018.0901
在社大,或許最常聽見的就是學術性課程很難開成,也因此,社大裡學術性課能存活的相對有限,能活得很好的更是鳳毛麟角。而今年度在各分區的優良課程辦理之後,教師與學習社群發展小組更特別就「學術性課程」辦理了一場交流分享會,試圖邀請各社大裡的學術課程一起來討論,而本次的交流,由新營社大張文彬主任統籌,於08月11日假嘉義博愛社大辦理,活動當日參與分享的共有八門課程,在這八門課程之中,也隱約看到了一些共通性及特殊之處。
首先,課程的厚度及其豐富性,是在場與會者都一致認同的部分,不論是高雄第一社大的「說書人考古」、永和社大的「創造連結老後人生補給站」、板橋社大的「閱讀的跑道讀書會」或新營社大的「神、鬼、祖先:閱讀台灣鄉村社會與民間信仰」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豐厚性。
其次,交流會現場也觀察到來分享學術性課程的老師都有某種類似受過學院訓練而呈現出的風貌,似乎不約而同地構成了一種圖像,而交流過程裡也提出不少反思而帶動與會者思考。這讓教師與學習社群發展小組成員在會後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在未來,或許可以特別就學術課程的老師群另外辦理相關的討論會,亦或搭著這次的經驗在未來對學性課程的定義上,有更多不同層面的想像,甚至在於學員的樣貌描繪等,都是接下來可以再深入的地方。
感謝今年參與分享社大,而其中幾門課程也將在社大二十年特色課程分享中呈現其風貌,歡迎大家一起來上課,一同體會社大裡最具深度的學術課程!
學員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