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最能展現地方風土精神的社區大學裡面,屏南社大應該可以名列前茅。如果說海角七號是一部勵志又展現國境之南風土民情的熱血國片,屏南社大則是上演國境之南真實人生的「海角七號」。
我看到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挹注下,屏南從獨力創辦第一屆民謠大賽,至今七年加入公部門的資源合辦,累積有五十多支隊伍參賽,數百人在斑駁的恆春古城牆下輪番上談傳唱民謠,蔚然壯盛。
從屏南交流回來之後,我一直試著去思考屏南社大團隊與恆春半島獨特人文精神的交互作用,讓人想了又想。 在全促會與屏南社大的交流會上,很榮幸領略到屏南社大的伙伴有一種信念,那種把自己的個人發展,與地方發展、傳統民謠文化的存續鑲嵌合一,展現一種捨我其誰的承擔與氣魄,打動在場所有人。
文化的創新是一時,文化是長年耕耘的工作
交流會上,新營社大文彬主任提出一個深刻直切的問題:民謠大賽這樣鼓勵創新的下去,50年以後還有傳統的恆春民謠嗎?
江國梁校長自信地答覆:民謠大賽目標清楚,就是要讓國中小的孩子願意接觸民謠與月琴文化,即便在比賽上有許多創新與改良,然而基本上卻不離基本曲調。恆春的民謠復興運動不能只靠老人,必須吸引年輕人的參與,這些國中小學童從小自然接觸月琴與民謠留下印象,長大以後才有進入傳統民謠領域發展的機會。
江校長認為民謠大賽必然能夠帶動民謠文化復興,第七屆恆春民謠大賽舉辦之際,第一屆的參賽小朋友已經就讀大學,這些大孩子現在仍然保持著對民謠文化的認同,繼續耕耘民謠。
這些年輕人就是未來恆春民謠復興的希望,而民謠大賽裡面學童組競賽的趣味創新,也正是重要的催化過程,他不擔心民謠的創新改良會失去民謠本色,他更期待有更多學校帶動學童參與民謠大賽,透入更大的力量來展現民謠的趣味性。
江校長講述民謠復興運動展現自信篤定的神情,讓人著實印象深刻,也讓人對恆春的民謠文化存續,信心振奮。
點亮地方
屏南的主任黃蘭卿說:社大的工作是用生命服務生命,在屏南這樣偏鄉地區,沒有明星,卻需要有人來點亮社區與地方。 她舉例,屏南社大每年的跨年晚會就是社大的成果發表會,沒有明星樂團,就讓社大來為半島居民創造舞台,每年跨年夜舉辦的成果發表會,總是熱熱鬧鬧到午夜以後,人潮還遲遲不肯散去。
"學校把自己的事情,辦成地方的事情,把學校的活動,變成地方的活動!"蘭卿主任點出其中的要訣。
蘭卿認為屏南社大的任務就是尋找這塊土地的故事,這個過程也就是自己生命的故事,學習點亮社區居民的內心,也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歸屬。
社區大學的工作者,想的不是哪裡有錢哪裡去?也不是自己的發展,社區大學關注的是地方的未來、屏南社大應該要作為恆春這個地方未來發展與願景的承擔者、發想者,屏南社大心裡面承載著一個地方生活圈的願景,透過社區行動一步一步緩緩前行。
主動創造社區學習動能
在屏南這個地廣人稀的區域,招生一直都很困難,特別是偏鄉的產業、交通並不發達,青壯人口外流嚴重,要改變這樣的條件並不容易。
蘭卿提到一個村子開課的案例,他們只知道,大部分民眾謀生不易,往往只在乎眼前。蘭卿主任提到屏南社大的辦學精神就是社區陪伴方式,因為一開始社區總是期待你能夠為社區帶來資源:
"你到村子裡拜訪耆老,你就讓他說,說到讓他熱度上來,讓他想起那些過去的榮景,然後慢慢帶入一些資源,辦比賽,再來找一些老照片,社區的耆老往往在這些回憶裡面會留下眼淚,你就讓他玩真的!"
"一些社區,習慣上會就他知道的去要東西,但是這是我們陪伴的價值基礎。"
屏南社大累積60幾個社區陪伴的基礎,討論共識,找到發展方向,再將課程引入,形成屏南社大的社區網絡經營模式。
願景能力:提出恆春半島的家園想像
受益於墾丁作為南台灣的觀光旅遊重心,恆春半島近年大力發展旅遊業,屏南社大為了深耕文化與觀光產業結合,開始推動半島解說班。蘭卿主任進一步解釋,這是為了避免削價競爭,弱化恆春半島的旅遊業,現在半島解說班結合社區解說員,開始規劃路線,並提昇社區解說員的專業能力,同時傳遞環境教育的理念。
蘭卿主任認為,社區大學在地方紮根長期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論述能力。
舉例來說,屏南社大在阿朗壹古道開發議題上始終堅持反對立場,過程當中承受超乎想像的壓力與反彈。
屏南社大認為為了一時的便利,而抹滅古道珍貴的生態與文化資產,這種強烈衝擊而且不可逆的開發,其實並不符合地方的長期利益。
"帶來的利益並不如地方居民想像中美好"蘭卿解釋道。
社大在地方的發展上,有自己的想像,設計一定的方案,藉此來達成生存、生計、生態的共贏方案,這種想像透過社區教育,交流與活動去催生,讓在地居民培養出新的能力與願景,漸進式去改變經濟生存觀念。
蘭卿認為,社大在地方長期耕耘,能夠以一種"綿密的對話"長期抗戰,這裡面似乎有一種"緩慢"的智慧與地方專屬的協奏感。社區大學必須對地方有一種世代責任意識,不能為了某些這一代內的眼前利益,對下一代不負責任。但是屏南社大也不會以一種強烈的方式去抗議,屏南社大有一種深思熟慮,在這種"綿密"的工作態度中,展現社大的主體性。
伙伴的支持是最後一哩路的氣力
屏南社大加上經營團隊的協會總共有12個人,卻只有5份專職的薪水,社大的財務吃緊,可想而知.。
事實上,黃蘭卿主任也曾經身陷自我質疑的低潮,交流會上當她提到四次萌生辭意時落下眼淚。 在屏南社大,伙伴之間的相互支持往往提供最後一哩路的氣力,"沒有人的生命可以找到這麼有價值感的歸宿"黃蘭卿為屏南社大的工作,下了註解。
互信與相互扶持的伙伴關係扮演屏南社大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這種緊密的情感與相互補位、扶持的默契,讓組織具有相當強健的韌性,而能夠猶有餘裕、始終讓組織保持一定彈性,而不至於因為繁重的工作而垮下。
黃蘭卿形容,屏南社大的伙伴相互扶持增長能力,知道彼此不完美,但是"有比自己自身更重要的工作",這種團隊伙伴相互扶持的力量,應該是最能讓社區大學工作者最有共鳴的一種體悟。
寫在後
在筆者的台灣認知地圖裡面,屏南恆春半島遠離環島鐵路、遠離環島公路,可以說是台灣本島最邊陲的一個半島,卻又擁有得天獨厚特殊的人文風土。
恆春半島的在地認同感在屏南社大工作者身上流露無遺,他們熟知而且疼惜這片土地,在這國境之南,用自己的情感與創造力,澆灌這塊土地;而恆春半島的風土人文環境,也反饋在屏南社大團隊身上,在他們的團隊身上,形成一種特殊的組織文化。
民謠大賽進入尾聲,學童組比賽過後是社區成人組的競賽,台下守候已久的阿姨叔伯早已蓄勢待發。
深夜古城牆底下、月琴隨著落山風悠揚,舞台上低吟思想枝,醞釀恆春獨有的在地精神。
全促會資深專員 林吉洋
2014/11/20
|
|